培養目标: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設計和制造、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在工程實踐中遵守職業道德和規範,富有創新、法律與環境意識,具有團隊精神、持續學習能力與國際視野,能夠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上述培養目标可具體表述為以下四個子項:
培養目标 1:系統地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機械專業基礎知識,以及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技術等專業知識;能夠從事設計制造、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養目标 2: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複雜機械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富有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夠成為所在工作領域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目标 3: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在工程實踐中考慮和評價社會、健康、安全、法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培養目标 4:具有團隊協作、組織協調和跨文化合作交流能力;具備自主和終身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我,以适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專業特色:本專業成立于2005年,2006-2012年,每年招生約60人;2013-2018 年,每年招生約90人;2019年招生120人。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40人、實驗教師4名,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講師8名。從事本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21人具有一年以上國外留學、訪學經曆。本專業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近五年來,共承擔國家級課題31項,國防及省部級課題18項,科研經費5000餘萬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40餘篇,獲得科技獎勵2項,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承擔省級以上教改項目4項、校級教改項目1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教學和科研有效結合,吸引優秀本科生進實驗室,有力地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近三年本專業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實踐競賽各級獎項80餘項。
在辦學硬件設施方面,專業以救助與打撈工程遼甯省重點實驗室、遼甯省高校交通裝備先進制造與控制技術實驗室等支撐平台為依托,現有實驗室總面積3200平方米,擁有柔性制造系統、橫流CO2激光加工系統、三坐标測量儀、超高壓水壓清洗實驗平台、水液壓實驗平台、ROV、虛拟裝配系統、多功能摩擦磨損試驗機、水下打撈作業技術平台等大型設備20餘台(套),各類小型設備500餘台(套),設備總資産達3500餘萬元。良好的硬件設施保證了專業培養計劃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需求。此外,專業還與沈陽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泵業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日産大連分公司等多家國内知名企業集團合作共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其中,沈陽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為遼甯省大學生校外示範實踐基地,為專業教學培養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保障。
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專業導論、機械工程材料與成型技術、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互換性與測量、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械制造工程學、液壓傳動、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機械系統嵌入式控制、氣動系統設計、數控技術、工程項目管理等。
就業去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機械、汽車、機車、電力、船舶、冶金、能源、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所屬的各類企業及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制造、生産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具有到大專院校、政府機關從事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能力。